2021-03-10 17:56:27 0
一離開寶寶視線就立即聲嘶力竭地大哭,一副被拋棄的模樣,看了好心疼,但有重要事情需要外出一趟怎么辦?誰來教教我怎么解決寶寶分離焦慮。
寶寶在6個月開始,會逐漸建立與照顧者的依附關系,開始分辨得出熟人和陌生人。但由于寶寶大腦還未完全發展成熟,沒有「物體恒存」的概念,以為眼前的人事物消失就是不存在了,因此出現了「分離焦慮」。
依附關系
是嬰兒與照顧者間的情感連結,2歲前是建立依附關系的重要時期,孩子會出現明顯的依附行為。
由此可了解,「分離焦慮」幾乎是寶寶成長階段中不可避免的現象。寶寶的癥狀可大可小,視家庭和人際關系而定,但通常到了長大邁入青少年時期后,就會逐漸消失。
分離焦慮現象
01
主要照顧者不在身邊
就嚎啕大哭
寶寶和主要照顧者分開時會哭鬧抗議,會害怕、擔心平時持續照顧他的人會消失不見。當發現寶寶一沒看到媽媽就會哭鬧時,就可能是分離焦慮的開始。
02
不肯被放下來
與主要照顧者有強烈的依賴感,一旦被抱著,就撒不開了,往往不肯被放下來,一想放下來,寶寶就會強烈的抗議。
03
排斥陌生人
這時候寶寶只會親近熟悉的人,因此面對不熟悉的陌生人,不但不給抱、連摸一下也不行,而且有的甚至只要被盯著就會哭。
04
情緒變得敏感
有的寶寶睡覺時特別敏感,雖然已經陪著入睡了,但會在你一起身后沒多久,突然醒過來,哭鬧便吵著要媽媽。
如有以上情況
這意味著寶寶在認知及情緒能力的發展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。
掌握三要點
輕松解決分離焦慮
01
培養物體恒存概念
「物體恒存」是他看得見的東西,他就認為是存在;他看不見的東西,他則認為不存在。
寶寶6個月大時,就會開始注意東西,這時可以順勢培養寶寶物體恒存的觀念。
讓他了解東西看不見并非就是消失。如果媽媽有事情需要暫時離開寶寶身邊,可以適時制造一些聲響,讓寶寶知道媽媽一直都在,然后,每3~5分看一下寶寶,逐漸拉長時間,讓寶寶慢慢習慣。
02
適時陪伴,并讓其他人照顧者介入
別總是把寶寶關在家里,而要適時地帶出門和外界接觸,增加社交機會。此外,在安全的情況下,父母也可以請信得過的親友們協助照顧寶寶,增加親近相處的時間。如果寶寶哭了,父母不要馬上接手,而是要采取堅定的眼神和行為,告訴寶寶這個照顧者是個好人,讓寶寶逐漸熟悉這種感覺。
03
漸進式拉長分離時間
戒除分離焦慮不是一時半會可以達成的,和寶寶分離的時間,不宜一下子就拉得太長,這樣只是增加寶寶的不安與恐懼感,最好采取漸進式慢慢拉長分離時間,給寶寶一些適應的時間,慢慢熟悉。
總結
被過度關照的寶寶,會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產生不安感,父母如果沒有注意,將可能影響寶寶日后的發展,雖然小時候分離的陰影到長大可能淡化,但畢竟寶寶每個成長階段都有需要學習和解決的問題,如果父母沒有積極面對,寶寶的分離焦慮時間將會延長,甚至可能影響到寶寶對人和環境的信任感。